支宇《开·闭·开:不断重构空间与意义的曹阳》


生活中的曹阳出了名的随和,但艺术中的曹阳却极端固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十多年了,他一直固执地画着他的老房子、老街道与老建筑。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他反复图绘着“门”这一意味深长的空间意象,仿佛永远不会厌倦。显然,这样的固执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处事之道毫无关联。

如此鲜明的对比令人惊讶。它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一种艺术理论中古老的解释:艺术家总能听到一种冥冥中的神秘之音,他们无法自控,他们只能服从一种神秘之力的支配。随和的曹阳究竟听到了什么,以致于变得如此固执?他以十多年的劳作应和着何种神秘之音?

他的门不断地开启与关闭,他在不断重构的空间里穿行。“门影”系列油画作品为我们进入曹阳的艺术世界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门。

开——打开现实之上的诗意空间

从列斐弗尔到索雅,当代西方空间理论家都非常重视空间之于人的意义问题。空间是我们处身于此世间的当然方式。我们可能置身于乡村,也可能置身于都市;我们既置身于明清古老的街道,又置身于当代消费社会的后现代房间;我们一方面置身于冷酷而喧嚣的现实空间,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置身于温馨而静谧的诗意空间。曹阳在“门影”巨大的画布上营造了一个现实之上的艺术空间。日常生活中看似飘渺而虚幻的艺术空间在此显得坚实而牢固——弧形的门拱、结实的横梁、直立的门框和立面共同支撑起艺术空间的这一特征。蓝、白、灰、浅绿与淡黄的纯静色调赋予它安宁、静寂和纯粹的抒情格调。刚劲有力的直线和棱角分明的90度转角为诗意空间提供了结构性框架,强化了画面上诗意空间幻觉般的真实感。

闭——关闭写实主义的真实空间

打开意味着一种关闭。“门影”系列油画在打开一个诗意空间的同时,不仅关闭了琐碎、粗俗和嘈杂的日常空间,而且也关闭了写实主义艺术的似真性和逼真感。在曹阳的作品前,许多人留恋于诗意与寂静,常常不自觉地将其感受为某种古镇风光摄影,并痴迷于其中旅游般的怀旧感。其实不然,“门影”系列油画拥有浓郁的油画味和音乐性。曹阳的艺术相当抽象(这当然与他酷爱音乐有关),他省略了真实建筑物中的许多细节和特征,只保留了门框、砖墙、走廊和不断递进的空间,色彩上也进行了高度主观化的处理。在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界,曹阳成功地完成了具象写实主义绘画语言方式的当代转换。他的“门影”既存留着写实主义绘画的真实性与客观感,同时也渗透着大量非写实主义绘画的语言方式、个人情绪和精神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曹阳的“门影”根本不是对某处正在拆迁的古老街道或院落的现实主义图象学再现,而是他个人化的对时光流逝和当代生存空间变迁悠远而恒长的视觉化追忆与感喟。

开——再次打开或超越基里柯式的超现实主义空间。

比利时艺术家马格利特和意大利艺术家基里柯特别擅长描绘和塑造具有荒诞、离奇而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空间。在渊源学意义上,曹阳的门影毫无疑问吸收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神韵,这是曹阳对艺术空间的再次打开和重构。值得注意的是,曹阳并没有消极被动地接受西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的影响,而是创造性地吸收之后超越西方影响。“门影”系列作品中深受当代油画家程丛林老师赞赏的“光晕”现象就是曹阳超越西方超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图像表征之一。从早期笼罩在整个画面上令人昏眩的朦胧“光晕”到近来层层递进的门框深处那一片神秘的耀眼之光,曹阳将我们带入到生命和时间最幽深也最玄冥之处。

曹阳在“门影”中设置了不断递进的空间,他的门不断开、闭、开。晚唐诗学家司空图用“若纳水輨,如转丸珠”来描述《二十四诗品》最后一品“流动”的艺术效果。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则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理解为世界与大地、有与无之间无穷的“争斗”与“循环”。曹阳的艺术就具有这样无穷无尽的“流动”、“争斗”与“循环”。伴随着院门不断地开、闭、开,我们跟随着曹阳走、停、走,转、行、转。穿行在“门影”不断重构的空间,我们领会着无尽的生命意义与艺术境界,舒缓、闲适、恬淡,并且不断发出惊异的赞叹……

2009年5月27日于成都


蜀ICP备19033589号-1 | ©1999-2024 Liao Liao Arts Dissemination Institu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