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程丛林油画新作《幻觉西方》全球首发

6月19日晚9点,程丛林老师的油画新作《幻觉西方》系列首发式在了了阁二号馆举行。了了阁的老朋友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因为位于新会展中心西蜀廊桥的二号馆从半年前开始封闭装修,现在外观结构依然矗立,但内部已经搬空,拆得一片狼藉,简直可以称为废墟。

但6月19日晚上,就在这片“废墟”里,我们完成了这次格外有趣的活动——为什么说格外有趣呢?首先,艺术活动给人的印象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尤其像程丛林老师这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具有响亮名气的知名当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总是和衣香鬓影的酒会、宽敞洁净的空间、富丽堂皇的室内装修联系在一起,这次却是在“废墟”中隔离出了一个展示空间,令人大跌眼镜。

但6月19日晚上,就在这片“废墟”里,我们完成了这次格外有趣的活动——为什么说格外有趣呢?首先,艺术活动给人的印象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尤其像程丛林老师这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具有响亮名气的知名当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总是和衣香鬓影的酒会、宽敞洁净的空间、富丽堂皇的室内装修联系在一起,这次却是在“废墟”中隔离出了一个展示空间,令人大跌眼镜。

这个主意来自程丛林老师本人——我们看到的是废墟,他看到的却是重生,是可变的空间,无限的未来。程老师说,在现有空间里做展览已经不算新鲜了,能够和“废墟”共生的艺术才真正有趣。“废墟”也刚好与《幻觉西方》的核心观念不谋而合——在这个全新的油画系列中,程老师试图从图式入手,对西方主导的艺术话语权进行质疑、反驳和重建。


就在二楼的“垃圾堆”里面,程丛林老师亲自指挥,隔离出了一个有展墙的挂画空间。


灯管之间的钢骨架也用锡纸和红线包起来,总体看起来干净了许多。


最后隔离出来的空间,特意刷成紫罗兰色,干净大方,鬼魅奇趣。

这次首发式的另一个有趣之处是,它不是在白天进行的,而是在晚上九点才开始,到十一点结束。而且参与首发式的人选只有受到邀请的十三位嘉宾和他们的家人,没有外人观礼。这十三位嘉宾怎么选出来的呢?程丛林对此只说了两个字——有缘。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是旁人很难理解的,他们有常人达不到的创造力,连带着日常思维好像也跟我们不大一样了呢。包括嘉宾人数“13”这个数字,在西方是不吉利的,但在国外生活三十年的程老师偏偏要用这个数字,或许带了一点“宣战”的意味在里面吧?


首发式前一天的晚上,程丛林老师亲自指挥了了阁的工作人员们在一楼“废墟”之中摆放桌椅。

首发式当晚的了了阁二号馆,从外面看上去安静而神秘。


首发式的嘉宾们都坐在“废墟”里,大家事先都不知道会面临这样的场景,却都觉得很有意思,有客人笑嘻嘻地说,从来没参加过这样的艺术展,真是新鲜。

《幻觉西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特别的待遇呢?这正是这个活动的第三个有趣之处——程丛林老师的《幻觉西方》系列开始于2001年,但十几年中一直深藏在程老师的个人工作室,从未公开露面,直到2014年6月19日这一天才首次公之于众,与了了阁和藏家朋友们见面。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为一个“潜伏”十几年的新作品系列如此正式地举办首发仪式,这种事件在整个艺术史中也不多见。

《幻觉西方》系列不仅与程老师之前的作品系列无甚交集,甚至可以说颠覆了自我。

熟悉艺术史的朋友们应该都有印象,程老师早期的作品风格是这样的:

开启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代表作《1968年×月×日雪》,画于1979年


1984年的《华工船》


1989年的《母子》

这些作品的年代过于久远,但在《幻觉西方》已经启动的2001年以后,程老师的作品风格还主要是以下几种:

《花卉》35×50cm 2005年


《二郎腿》200×50cm 2008年


《野岭系列•瞬息万变》 61×90cm 2004-2009年

还有个小插曲,《幻觉西方》油画虽然是2014年6月19日首发,但有些细心的观众可能在2010年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展《改造历史》中已经看到过这个系列的素描手稿,那也是这个系列首次现身于观众面前。可是看过这些手稿的朋友恐怕也很难将画面风格和“程丛林”三个字联系起来。因为程老师以前的素描画面多为以下几种:

《素描》 21.5×15cm 年代佚


《喜马拉雅》19×18cm 2001年画于德国


《人体》53×104cm 1980年

可是《幻觉西方》的素描却完全不同于以上系列:

而相应的油画成品,也是这次首发式的主角,正如下所示:

此次首发只展出了一批尺寸统一(50×70cm)的小尺寸完成品,之后还会陆陆续续展示出好几米长的大画。究竟有多大呢?了了阁会继续关注并及时告知大家。

程丛林老师对这一批完全颠覆了自我的作品的重视程度令人惊讶。用程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我对于现实的感觉,就是说今天是现实,明天是历史,我一直有,也一直在画。我待在西方还有两年就满三十年了,我待在西方,对油画,对西方的感觉就更早了。中国一直有一个情结就是,东西方结合,中西方结合,谈了很多很多年,都不着边际。那我要自己发言,如何发言,我要通过《幻觉西方》来发言。随着《幻觉西方》这个系列,或者这个符号,开始会在中国的当代美术中频繁地出现,甚至到更开的一个领域,让西方人看到,东方人如何想你们西方人的,把它的辉煌,把它已经没落的、挣扎的,把它燃烧后好的东西,全都要在这个系列里装进来,要感觉的是一个东方画家来感觉的。我做这个,在画上落笔,已经超过十五年。2001年,我开始画,画上就在作记录。这两天,我把这十来张画正式签了,是2014年。以前我都不签完成的时间,都是签开始的时间——我一般都是好几年才能完成一张画,就是比较慢,都是在手边搁置很久,像这种画,如果我没签它,等于就是未完成,我随时可以改;一旦签了,我尽快要拿走,尽快让别人抱走,不然我就想动。”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当代艺术都是跟着西方人的规则在走,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国已经开始重新执掌话语权,或者说开始对“西方”这个概念进行独立的思考,而非完全的跟风了。作为一种非常敏感的表现形式,中国当代艺术也要进入一个转型期,程丛林的《幻觉西方》从一个久居西方的东方人视角出发,也融入了这一次转型的洪流。这一场变革有些人还没意识到,有些人还没参与进来,有些人已经凭着直觉参与,而有些人则先知先觉,清醒地走在了前面。正如程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今天参与这些首发式的人,很可能参与了艺术史上的一场必然的变化。不相信我这个结论的人,我们可以等十年再看。”

让我们回到这场活动,以首发仪式的结束来收尾这一篇报道。

晚上11点前,所有的作品都从临时展墙上取下,重新打包。

人去楼空,只余下墙上的钉子和地面的作品编号,告诉你这里曾经有一场真实的繁华,而不是海市蜃楼。


关门,上锁,一次结束,新的开始。

今天已经结束,未来即刻来临。一次有趣的活动结束了,更多新的艺术样式、新的作品、新的活动和展览即将展开。

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现实事件都可能演化成盛大的历史变革。对未来,了了和所有朋友们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