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问100公里

“100公里”实验艺术作品计划5回,已经做了3回,在了了也展示了3次。艺术家们的努力和收获开始令更多的人好奇。

100公里第三回展览现场


“100公里”实验艺术作品计划5回,已经做了3回,在了了也展示了3次。一个系列作品,从最早有思路到具体实施、展陈,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面对类似其实又差异颇大的情境,艺术家们付出的努力和收获所得开始令更多的人好奇。“100公里”的微公号对第三回展览现场做了深入报道,项目发起人之一张晋近期接受微公号“假杂志”的采访,也深入地讨论了这一实验艺术作品。本文仅代常来了了的普通艺术爱好者提问,该作品的批评介入、当代美术馆馆长蓝庆伟,和发起人张晋、沈阳超两位艺术家作了回答,感谢他们。


Q

这个系列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发起的,您如何对它产生了兴趣,决定要作批评的介入?


 

蓝庆伟

觉得只要是实验性的作品,可以促进、丰富成都的艺术生态的,都是需要支持的。另外一个他们鲜明地提出了克服懒惰,我觉得也是非常需要支持的。这种系列性的活动会对丰富一个城市的艺术生态有着帮助。


Q

这些作品最醒目的特征是艺术家离开日常生活的语境,到100公里以外的地域实施作品,在您看来意义何在?


 

蓝庆伟

百公里以外以内,还是零公里,都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它只是一个说法,一个借口或者是一个出发点,我觉得只要是在不断创作新的作品就可以,我觉得它更多的是一个可以被被拿出来称呼的说辞吧。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够通过一百公里的五次的这种活动,能够促进艺术家的创作,也能够通过五次的展览呈现来促进大家的思考。

展览现场,一对热忱参与的母子


Q

作品计划做5回,已做了3回,中间为什么发生了参与者的变更?

 

蓝庆伟

与者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讲的话,他们一直是期望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人来参与。这个呢,跟固定人员那种方式相比有好有坏,好处在于能蓝庆伟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当然如果有不好的话就是,变化可能会带来归零的感觉,就是可能影响每一次的连贯性啊,或者是遇到创作思路的重复。


关怀与探讨


Q

从第一回到第三回,您注意到艺术家们从心智到作品有什么样的变化?


 

蓝庆伟

前看来从第一回到第三回的作品越来越好,因为不论是一百公里 作  为一个项目,还是一百公里作为一个团体,最终的衡量标准,还是每一个人的作品。最大的变化,我觉得一开始呢,他们在努力地为一百公里来正名。另外一个呢,是为一百公里来找合适的解读和合法性的依据,这在前两回特别明显。并且力图想通过研讨的方式来为一百公 里,做出学术上的被定义,实际上是还是有一些不自信。但我觉得第三回有一些好处就是大家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作品。



来参观的艺术家

Q


请说说发起100公里行为的个人初衷?



 

张晋

人来说,我觉得大家的作品数量太少,喝茶时间太多,对自身艺术持续建构性的思考经常中断。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自己来张罗些展览,让艺术家的双手动起来,相互向对方交叉学习。

 

沈阳超

时想着做这个事情我个人的初衷特别简单,就是想要通过一些外部的事情来推动自己的创作,并且100公里每一回的时间跨度也不长,  大家在这不长的时间内参与、外出、讨论,都只跟创作本身有关。

展览现场

Q

作品为何计划做5回?现在做了3回,如何发生了参与者的变更?


 

张晋

回差不多是小型美术馆或者画廊一年的展览数量。更多维度上,100公里不是一个群展,它需要五回连续地逼迫艺术家去实践去犯错去思考去完善自己的艺术体系,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累计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参与者的变更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她那段时间忙,故不能加入但100公里对所有曾参与过的艺术家都是开放的,如果有时间, 如果准备好了,请随时加入我们的出走和展览。

展览现场


Q

从第一回到第三回,您个人从心智到作品各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



 

张晋

与到100公里的艺术家其身份和知识背景都比较多元,100公里有一种类似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能相互分享学习到很多东西,对自身的帮助很大。做到第三回时,我个人明显地觉得自己的创作和实践体系更加丰满更加笃定。

 

沈阳超

用周斌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在反复的出走、归来、再出走的过程中自己慢慢的变成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包括心智和创作。

热烈的讨论现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100公里”实验艺术作品计划5回,已经做了3回,在了了也展示了3次。艺术家们的努力和收获开始令更多的人好奇。

蜀ICP备19033589号-1 | ©1999-2024 Liao Liao Arts Dissemination Institu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