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如何避免拍到假画

昨日下午,了了·艺术传播机构发现某拍卖公司的2016春拍中有一张程丛林老师的假画上拍,立刻致函该拍卖公司要求撤拍此画,同时在微信平台发布了《关于程丛林拍品系伪作的声明》。该拍卖公司在接到函告后非常配合地立即将该画撤拍,主动告知我们已删除,并表示要尽早派遣员工到了了来,进一步学习如何鉴定程丛林作品的真伪,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该拍卖公司的自省和负责任的态度很值得了了以及其他同行们学习。

经了了工作人员确认,到本条消息发出前,该伪作已撤拍,昨天发布的上拍信息也已从网络中清除。

为何要避免假画上拍

真伪鉴定一直是收藏界的主要问题,从古董字画到当代作品的伪作层出不穷,造假手法也愈加精到,任何拍卖公司都无法避免。以程丛林老师的作品为例,仅2012年至今,了了·艺术传播机构就已发现数件伪作上拍,并为此致函过6家拍卖公司,从程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作到2005年的近作都有“山寨品”。

为追求更高的利润,“被山寨”的作品价格都比较高,动辄十万元以上。藏家想要收藏的是能够体现知名艺术家艺术风格和审美素养的经典原作,当发现自己高价拍得的作品是伪作时,其气愤可想而知。其实很多伪作也有很高的技艺和模仿度——能逃过前述几家大公司鉴定师和估价师“法眼”的造假作品,在笔法、构图、用色等方面,都是有一定功底的,太拙劣的模仿之作过不了关——但伪作在投资保值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是一文不值的,相反,未被鉴别出来的伪作还会扰乱后世研究者对该艺术家风格的判断。伪作即使有些许的装饰价值,相对于藏家拍下作品时所付的价格,也是远远不够的。

也因此许多拍卖公司会在展览前举办短短几天的“拍卖预展”,让有意于某拍品的藏家提前观赏,对自己所要拍下的作品心中有底。毕竟拍卖图录及网上预览会弱化许多细节,比如程丛林老师的作品中黑色的部分,近看总能在黑色中看到许多细节,整体清透有层次,绝不是漆黑一片,这在图片中就很难体会到。而暂无条件举办预展的公司,也会在此类能体现艺术家个人特色的细节上下功夫,比如用大图预览、细节高清图片或其他类似措施来增加拍品的可信度。

假画如何真假难辨

能通过拍卖公司的鉴定和估价部门鉴定把关的作品,仅靠藏家的眼力是很难进一步鉴别真伪的。但拍卖公司的从业人员知识比较广泛,而很难充分了解每一位画家在每个时间段的风格变换。在这一点上,专门收藏特定画家藏品的收藏家,往往能够从中发现不对。

依旧以程丛林老师的画作为例,在2015年撤拍的伪作《山里小院》模仿的是程老师上世纪90年代的乡土系列(为防止假画图片在网络流传中造成误会,已覆“假画”印章):

 

熟悉程老师乡土时期风格的藏家可以看出,该作品虽然色调接近程老师的原作,本身的节奏和明暗处理也很有乡土画风的朴实感,但笔触滞涩,毫无圆润和清透的质感。对比下图的程老师1991原作可知。

 

程丛林 《走道上的马》55x77cm 油画 1991年

--------------------------------------------------------------------------------

当年撤拍的另一张纸本油画伪作则仿造了程丛林老师2003年以来的近作《野岭》系列,将不同作品中的山丘、地面和树木移花接木,拼接到同一件作品中,但对细节的描绘就显得粗劣得多。

或许造假者觉得程丛林画中的植被描摹起来太复杂,所以特意减少植被,将山岭改成荒坡,但荒坡的笔触也是有技术含量的。对比野岭系列的程丛林原作可知:

程丛林《野岭系列·山雨将至》60x80cm 油画 2004年

程丛林《野岭系列·山谷》90x61cm2004年

程丛林《野岭系列·风景》80x60cm2004年

--------------------------------------------------------------------------------

另一件用移花接木手法伪造的程丛林伪作是仿2005年的《静物》系列,该伪作很聪明地将程老师2003~2005年间几件作品的构图、背景和主体物件色调拼合在同一张小尺寸作品中,乍看以假乱真,然而色彩过于艳丽,背景描摹又过于刻板,团形笔触排列僵硬,仿了形丢了神。

该伪作有可能借鉴的程老师原作如下,该系列借鉴了中国水墨的晕染画法,笔端生趣,有节奏感地留白,绝无伪作那般平铺直叙。

程丛林《静物》 油画 2005年

程丛林《静物》40x30cm2004年

--------------------------------------------------------------------------------

同样比较生硬的造假还有2014年的这件伪作,同样摹仿乡土风格的程老师旧作,对背景、色调和物体的变形规则也有一定研究。但对比后面两张原作可知,程老师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无论行动还是静止,其形态都是非常自然随意的,尤其行动中的人体,动态十足,会让人很顺畅地联想到其下一秒的动作。伪作中这种被架起来而令人觉得紧张和疲累的造型,硬拗出的构图,是不会在程老师画作中出现的。

以下为原作:

程丛林《喂牛食》97x66cm1992年

程丛林《拾篓人》 74x97cm1990年

--------------------------------------------------------------------------------

当然也有照搬原作并临摹比较高明的伪作,比如2013年上拍的某伪作:

原作:

程丛林《静物》50x35cm2003年

真伪作品的色调不同是流传中的图片处理所致,事实上两件作品的主体部分高度一致,甚至在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中进行叠加对比都看不出区别,造假者对程老师的用色习惯和用笔习惯也研究到几可乱真的地步,但到底在背景处理中用力过度,不够自然,露了行迹。

--------------------------------------------------------------------------------

如何避免拍到假画

首先,藏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使知名度再高的大型拍卖公司,也不能完全保证杜绝伪作,只能尽可能地承诺保真。因此对于自己打算出手的高价拍品,要尽量多方咨询查证,或向拍卖公司询问更具体的鉴定信息,比如该拍品上一任藏家的收藏证书等。同时对估价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拍品保持高度警惕(比如昨日发布的伪作估价6~8万,而同类尺寸的程丛林油画在2016年春季的价格应在30万元左右)。

其次,藏家可以邀请可信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介入鉴定。比如向了了·艺术传播机构的艺术顾问咨询其代理/合作艺术家的拍品真伪度。

最后,在拍下藏品之后仍心有疑虑者,可以将作品送到可靠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要求该机构出具鉴定证书。确证该拍品系伪作后,可依据法律条款向拍卖公司索赔。

------------------------------------------------------------------------------------------------------------------

人心难测,任何行业都无法完全避免欺诈和骗局。但生活总归是美好的,希望朋友们不要因此对艺术行业失去信心。真实和真诚,也是“美”的前提。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同样欢迎朋友们的监督。


蜀ICP备19033589号-1 | ©1999-2024 Liao Liao Arts Dissemination Institu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