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艺术家专访— —汤亚
7月15日,了了青年艺术实验空间推出
艺术家汤亚的个人作品展。
而早在此前,
了了与汤亚已经进行过一场访谈,
以下为全部内容。
《对页》100×3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对页》局部
L = 了了
T = 汤亚
L :做抽象的艺术家,虽然可以把他们大体上都归类到抽象领域,但其实每个人看待世界和艺术的方法,包括看待自己的方式都是特别不一样的。不知道您怎样认识自己创作的文化背景和来源?
T :很多时候个体的文化属性会体现在作品上面。 我不是成都人,我是江浙那边的,老家离上海很近。 要说抽象的话, 大家比较熟知的丁乙,也是国内做抽象非常早的了。他的作品,比如系列作品“十示”,我们不谈那个符号,谈他画面所形成的视觉效果,给我的感觉就是像彩色交错的霓红灯。像极了我小时候记忆里的上海。丁乙在上海生活,他画出来的那种东西,不是某一天突然有的,我觉得和他居住和生长的环境有关。他画面的形成我觉得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我的创作用到的机器也和环境有一定关系,印象当中石油机械和数控车床在老家当时还是经济支柱,小学同学家里就是干这个的。在那个环境里这些东西肯定会有影响,文化属性决定我会用这些东西,来延展到我的创作中。
《点阵20493》40×4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点阵20493》局部
L :您做绘画研究的要点是什么呢?
T :我研究的点,一个是关于图像的生成和消解,这个和机器的介入有关。另一个关于绘画,纯绘画的东西,和绘画的本质有关。基本上都是围绕对个人 体系的建立展开的。目前而言机器相关的进展,相对多一点。很多艺术家的创作主题,它是有“时间生命”的,有“寿命”的。 同样我这个机器的寿命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就会停,我可能需要去找其他的机器。但是绘画本质的东西,我觉得跟人类文明是一样,是可以传承、无限延长的。绘画本质的东西,在我看来是不会消失的,所以我们去研究核心的东西来赋予它有个人特色,可能是很难走的一条路,但是我觉得这个是必须要做的。
“万花筒”系列手稿
L :“万花筒”的这个主题是怎么来的?
T :在最早研究 “模式” 的时候,有几个关键词,基础图形的产生、图形组合的产生,然后过程的结合体,它是一个小型的网状结构。我们有时候需要去找有同样结构的东西去进行比较的,万花筒是我找到的一个。它就是通过三菱镜的组合折射,生成各种各样的图像,又通过理解和分析,知道这个是跟我的研究非常匹配。为什么这样说,首先一个,万花筒形成的图像和创作的过程极其相似;其次,你不去扭动那个万花筒,它的图片就是单张,扭动它,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图像。然后,你看我目前的绘画都是小型的几何形状,万花筒产生复杂图形的基础元素也是这样的,元素点也对上了。所以说几个点都对上以后,我才知道,万花筒是合适作为我切入点的一个东西,它是这么来的。当然万花筒在图像产生上存在的问题,我也存在。还需要做深入的梳理和研究
《界段》100×10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界段》局部
L :谈一谈您“正反面”系列作品的构思?
T :它的源头是空间。“空间”也是我创作里面的一个核心元素,只不过这条线是那种若隐若现的。因为我最早,从你刚刚看到那一批,你说开始有空间的形成了,就是对空间的理解。比如说绘画里面有很多元素,空间是我提出来的一个研究点,在我创作里形成空间的基础是材料。我研究的那个材料是可以塑形跟正负面翻膜,这属于材料的特性。但我从来不强调我是研究材料的,我不强调这个,原因很简单,世界上那么多材料我研究不完,我只是选择创作需要的材料。但是这些即使是这样,我都需要去找很多种材料不停地尝试。材料绝对不是本质。
《阵列-彩条-1》200×10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L :能说说现在正在画一个系列吗?
T :“阵列”属于计算机语言,在创作中因为每一个元素都是一样的,一排一排的,重叠的,而且某些图像也需要计算机来操作。“模式2.0--阵列”也是下一个展览的主题。
L :您这个阵列就是模式的第二个阶段,是吧,所以叫模式2.0。
T :对,1.0是过程的结合体叫模式。因为现在要用到机器,最早的1.0的时候是没有机器的,2.0是需要通过计算机语言去排列出那些图形,排列的方式就属于阵列。我们所熟悉的,电脑里面看图像,它显现是通过二进制的代码所显现出来的,二进制的代码只有1跟0,它就是一个阵列,通过阵列的组合来形成图像的差异性,这个也是我现在创作的主题。阵列,观者都能明白,这是一个很直白的口头用语。
L :但您是怎么把阵列的概念和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呢?
T :每个人对艺术的看法不一样。过程,创作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艺术。我每天这么做,图像自然而然就生成了,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它自己有生长过程,有内在逻辑。不用去刻意寻找那么一个词。打比方,用计算机做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用鼠标键盘,虽然是之前都被设定好的了,但是你就必须要用到这个。我的意思是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是很直白的一个东西。
《正负翻页》200×10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L :和同龄人相比,您在阅读上面的偏好是什么?
T :我在阅读上的时间并不多, 而且比较杂,日本漫画,和一些稀奇古怪的书籍更能吸引我。哲学啊、文学啊,看得并不多,这是我的弱项,有时候也会去刻意补这些东西。阅读是必要的,当下无论是人还是这个社会在某个程度上都很浮躁,有的时候我也是。但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要从事的行业,还是要抱有一个诚恳的态度和心,你就会自己愿意去做那些。相比同龄人的话,我只是觉得我可能稍微多画了一些吧,我觉得工作强度勉强还算及格。
《翻页-素色协奏曲》100×15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翻页-素色协奏曲》局部
L :工作强度肯定是比较大的,半年画了40张画是吗?
T :差不多,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也有40多张,虽然不是每一张都很好。这是我老师以前跟我说过,你要想画画,那个量就一定先得上去。其实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的。我个人觉得我在绘画上面是没什么天赋的,真的是没有天赋,我在本科的时候是专业成绩倒数第一,当时就觉得班上每个人都画得比我好,心里也不是滋味。也没什么办法,别人画得比你好的时候,你心那种痒痒的,好像有猫挠你的那种感觉,就是不舒服。就会想:他画得比我好,怎么办? 而且我比较倔,也没什么办法,就闷着头回去画呗,还是得先做了再说以后的事。我一直觉得是这样的,行动了才会有以后。而且我这个人比较笨,就只能先做再说,行动力先跟上来。
L :我看到你之前有一个简单的自述,你特别喜欢说那句话,我觉得像这个样子才感觉是在做艺术。也就是说你自己的那种对于做艺术,有自己的一些感觉,就是说有很多的画法和材料研究之后,你发现现在的这种工作方式才有一点像做艺术,这个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T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觉得我有的时候是在画画,说好听一点是在做艺术,可能是这样,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你叫我回答艺术的本质,我还是回答不上来。可能我心里会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但是艺术的本质可能也不是用言语就能完全的表达的吧。
(END)
汤亚
1992年出生于江苏盐城
201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个 展
2018 《阵列》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成都
2016 《模式》 四川大学美术馆 成都
群展及项目
2017 多维向度--当代绘画平面的重构问题 川大美术馆
2016 断代三十年文献作品展 川大美术馆
2016 川大美术馆项目:褪变中的记忆酿制-雅安名山酒厂艺术项目
2016 川大美术馆项目:记忆-被抽离的海马体
2015 川大美术馆项目:接封窥尘-温江柳城镇涤纶厂艺术项目
2015 川大美术馆活动:旧物新生-李家祠现场计划艺术项目 成都
2014 西村“今日*明天”第五届西南高校优秀毕业生联展 成都
2014 四川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展 成都
2014 四川大学“hi新通感”展览 成都
阵 列
汤亚个人作品展
ARRAY | 2018 Tang Ya’s Solo Exhibition
开幕时间丨Opening
2018. 07. 15 15 : 00
展览时间丨Exhibition Dates
2018. 07. 15 — 2018. 07. 25
出品丨Organization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LIAO LIAO Arts Dissemination Institution
展览地址丨Add.
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77号天鹅湖花园22栋
22nd Building, Swan Lake Garden, No. 177 Tianfu Avenue Middle, Chengdu,China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 177号天鹅湖花园 22栋
了了 • 艺术传播机构3号馆
电话:028- 87680690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1:00
请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