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在传承中得道的“乐”行僧


评论&访谈正文

——读强戈《再造》系列作品

文/陈又

在认识陈强戈之初,就发现他是一个乐于在既定的范围内进行尽可能探索的人。那是在金川的写生活动中,专车将艺术家们从山脚载往观景台沿途选点,半山的风景已算是极致,艺术家们纷纷落脚,取好点后开始准备各自的画材。强戈与同行的魏山人却未止步,而是继续向前,从大路到小径,走走停停框取景致直到山顶。花掉比驱车至半山更多的时间后,由一条曲径登上山顶,终于遇见那片豁然开朗的风景:安详的田野对视着千年古碉,周遭气势磅礴的似雪梨花映衬着田坎中孤独但耀眼的一树桃花红。

这番美景,不经过一阵苦寻是不能轻易获得的。见微知著,这个寻找的过程恰好映衬了强戈的艺术态度,在大量的实践中进行积累与提炼,在既有的信息中进行探索与创造——提炼与创造,是借鉴经典而又不等同于简单的习摩复制,既需要掌握并参透你所借鉴之物,又要从中开掘出一条路是独独为你所用,这便是“传承”与“再造”。

在当代艺术领域,盲目且没有根源地求新、求变、追求自由甚至标新立异的大有人在,因此而显得强戈主动对于“传承”的担当尤为可贵。我们显然认同艺术中的独创性,但艺术发展的基础离不开既有的经验与知识。完全撇开传统与规范而进行的创造,只会脱离开审美体系而不被他人所领会与共鸣。

本次个展上展出的极限素描与部分《再造》系列油画作品,是强戈在中国传统画基础上进行大量实验与研究后所获得的成果。与其说他是在承上启下的艺术创作中修行,不如说是在以当代的精神向传统问道。

在取材自宋代经典小品画的几幅《再造》极限素描作品里,由于材质与技法的变化,原作品中由工笔细描所营造出的悠然禅意,被铅笔的理性克制所取代,由此呈现出一种更为客观、但又不失诗意的效果。作品里反映出强戈扎实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强大的综合判断力,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展示精湛的极限素描功底以及单纯地探讨方法论,而是从中追寻一种精神气质。用极限素描来再造宋时经典,是技法上的背离精神上的回归,是艺术家置身当代芜燥的环境下一种冷静的思考。这种冷静并不代表逃避,而是以更严肃的姿态与更人文的气质来进行批判。在强戈的《再造》里,花鸟不再是被动地供人琢磨与玩赏,而是经由他的构图与表现后,转换为一种更为主动的视角。它们在画面中代替了艺术家的主观表达,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这种存在既是通过对经典的复制,表达着对中国传统艺术走向的反思,也以旁观者的姿态在冷眼审视着当今艺术众生。正是因为素描所独具的这种客观感,让传统图示在强戈的笔下具有了当代性,也具有了对话今天这个时代的意义。

极限素描的创作不仅对于技法有着甚高的要求,其诞生的过程更是对于艺术家观察力、意志力与综合控制能力的极大考验,这颇有点修道行的意思。但强戈并不是一位苦行僧。自身性格的豁达,让他乐于享受期间的过程,并从中悟道。这样的心态直接影响了他的作品,哪怕是如此严肃的思考与要求精确的语言表达,我们也并未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紧张与死板。反而是轻松的,有一种举重若轻的笃定感。这样的笃定,却又恰恰反映出他修行的专注与虔诚——不但需要在变化万千的艺术场中耐得住寂寞,更需要具有时刻反思自省的自觉意识。在我看来,强戈不但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与其说这次展览是分享他多年来研究的成果,不如说,这是他从艺术中参悟的道,透过眼前的这部分作品,再授道于你我。

2013年12月26日 于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