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恩的故事才完整


有感恩的故事才完整

——“见证交通茶馆-陈安健个人作品展”回眸

2018年4月14日-5月7日,“见证交通茶馆-陈安健个人作品展”在重庆圆满举行。对于成都了了这是“异地办展”,在艺术家陈安健当年学习和一直创作的“地理原点”——重庆黄桷坪的川美老校区和交通茶馆举办。展览的工作量大增,难度也加大了,了了为此精心准备了两年。而随着准备的进展,了了全体同仁也越来越相信:艺术作品的魅力、不拘一格的策展思路和精益求精的展陈方式,注定这将是一次吸引眼球的艺术事件。

从来没有听说过当代艺术展在老茶馆开幕的,在交通茶馆举行的开幕式于是成为了创新。了了定向邀请了全国将近两百位嘉宾来参加开幕仪式,还有很多朋友没有邀请到,但由于场地的限制,也只能如此,在这里先向大家抱歉了。开幕现场,本来只能容纳一百五六十人的交通茶馆被挤得满满当当,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七八十年代,同时网络也直播了这一奇特的景观。在成都工作的重庆崽儿、著名主持人任韵陶先生专门前来精心主持了这个开幕式,而嘉宾们的发言和演讲也是超级带电、精彩纷呈,真诚和幽默搭配得恰到好处。将近两个小时的开幕式竟然很快就过去了,但它的独特必然已经深深地嵌入了在场每一个人和网络观众的脑海中。

三家优秀的配合团队完成了平面设计制作、现场设计搭建和摄影摄像工作,了了十几位工作人员协调四十余位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了此次开幕活动的引导接待工作。批评家们称赞我们办出了“双年展规格”,《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戏称我们的接待具有“奥运水准”。不管怎样,了了团队这次的确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但没有众多嘉宾、各方亲友团的支持,我们又怎能如此圆满地完成这一年度大事呢?所以回顾展览之时,了了上下充满了感恩。

首先要感谢从全国各地汇聚到研讨现场的艺术批评家们,陈孝信、冯楚、胡斌、冀少峰、贾方舟、金宁、李晓峰、马钦忠、杨小彦、殷双喜;感谢没有到现场,但发来了重要寄语的批评家水天中,艺术家靳尚谊、陈丹青;感谢来自成都的批评家陈锦、陈默、黄效融、康书雅、蓝庆伟、彭肜、吴永强、支宇、查常平、张颖川;重庆本地的批评家陈德洪、冯大庆、兰迪、屈波、王小箭;担任研讨会主持人之一的何桂彦老师,身兼策展人和批评家两职的王林老师。

到场的三十多位批评家分为两组,各自研讨了两个多小时,大家们发表了宝贵的见解,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有个特别让人感动的细节,因为研讨会延时,好几个批评家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参加了晚上的开幕式,而且非常认真地全程观摩完毕,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感谢陈安健老师在川美几十年来相识、共事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们。有多年前的老师和同学,比如:马一平、张方震,陈宏、陈卫闽、程丛林、黄嘉、康宁、李犁、李珊、龙国跃、罗群、罗中立、秦明、孙闯、叶永青、杨千、钟常青、周春芽等;有来自学校的领导和同事:黄政、冯斌、刘明孝、杨述、左益等;展览得到他们的肯定是陈安健老师最开心的事,因为川美就是陈安健艺术生命的坐标系。

这次展览得到了重庆文联和美协的重视,九龙坡区政府到黄桷坪街道办事处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推广。感谢重庆文联副主席杨矿、重庆美协副主席徐亮亲自到场,感谢黄桷坪街道办肖书记、任主任的到场和有力支持。

一百多家媒体对这次展览进行了报道,亲临现场的有将近百家。感谢这次所有到场与没有到场的媒体朋友,尤其是到场的如《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北京青年报》副刊、博瑞传播、凤凰网、今日头条、蚂蜂窝、香港卫视、搜狐视频、四川广播电台、97.0旅游广播、重庆交通广播、重庆千帆直播、artyoo、《Hi艺术》雅昌艺术网、新浪当代《墙艺术》《画廊》《画刊》《艺术当代》《世界艺术》《1314》《教育家》《绝对艺术》《空客》《龙门阵》《美术报》《读城》《上层》《四川航空》中国摄影协会等多家媒体。

不管是专业媒体还是大众媒体、文化媒体,因为他们的关注和报道,这次展览的观摩人数创造了我们展览的新高,展览的影响面也极大地扩大了。开幕式结束后,每天的参观人数都达到上千人,很多的学生、文艺青年、游客观看、分享了陈安健老师的艺术创作。

感谢到场开幕式和后续专程赶来观展的收藏家们。陈安健早期《茶馆》的藏家和后续收藏《茶馆》系列重要作品的藏家悉数到场。这是一次珍贵的齐遇,因为他们中间的好多人平日里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但了了的重要展览他们是永远要找时间来看的,有一位收藏家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特别严,而他也总是把工作放在前位,从来没有年休过,这一次将积攒的年休假凑在一块儿,潇洒地来重庆参加活动,安心地与艺术相处了好几天,自己非常满足,也特别让人感动。

感谢与我们情同手足的三家配合公司——琳子老师的正唐品牌整合设计公司和黄哥带来的两家公司,他自己的成都光荣文化传播公司,他力荐的如锦舞美(四川创视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唐品牌整合设计公司承担了此次展览内容丰厚的文献册制作,成都光荣文化传播公司、如锦舞美担任了展览现场设计布置和摄影摄像。感谢导演贾强老师、设计师王一超、现场制作何冬旭,落实到拍摄、书籍和展场上的很多主意是他们提出并实施的。把陈安健的作品设计成动图,“隐藏”在真迹之间,是黄哥的灵感,展览时的效果很好呢。很多人认真观展的时候有点吃惊,然后又开心地笑起来,津津有味地看很久。当然也有来问我们这幅画是怎么回事的,倒让工作人员囧起来了。

感谢重庆万豪酒店辅助并支持我们进行整个展览嘉宾接待工作。他们以专业优质的服务助力了了,为展览嘉宾提供了体贴温馨的餐饮和入住体验。他们还将服务延伸到了黄桷坪展览现场,倾力承担坦克库展厅、批评家研讨现场以及媒体休息区的茶歇;展览当晚,在酒店50层云端酒吧,又和了了一起为嘉宾提供了精致高端的答谢酒会。

感谢两个高校学生团队,其中不少人是博士生、硕士生呢。一个是策展人王林教授带领的川美学生策展团队,配合王林老师完成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一个是批评家彭肜、支宇两位教授协调的川大和交大的志愿者团队,莘莘学子让嘉宾和了了员工竖起了大拇指——事实证明,名师出高徒,他们非常有责任感,把展览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在做,比如其中几位负责人,石天锐、殷紫璇,那效率、气魄、担当,都已经相当有范儿了。

感谢了了所有的员工。本来是自家人,不用多说什么了。但我们不会忘记那么多次的会议,大家都提前观想了活动所有的过程;不会忘记做了无数表格的几位亲,不会忘记为改签机票火车票日夜劳作的亲。以及最紧张的几天,好几位核心人员整夜未眠,凌晨5点还在反省活动的漏洞。当然,还有一个人,据说做梦都在思索展览的细节,现在他可以慢慢放松下来了吧。多想定格大家圆满了重要任务之后开心的笑容啊。


蜀ICP备19033589号-1 | ©1999-2024 Liao Liao Arts Dissemination Institu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