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0公里”是成都的一个艺术群体,他们的出发点是克服懒惰,这样的说法既让这个群体有着相同的目标,又让人对“懒惰”充满着想象,比如:这里的懒惰是指个体行动的懒惰?还是作品的懒惰?我更倾向于将“懒惰”定义为作品的懒惰。如此一来,“100公里”所面对的问题,既是个体实实在在的问题,有着个体的特殊性;同时作品的懒惰——作品看起来很像——也是今天艺术家所面对的普遍性问题。作为普遍性问题,成都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而是一个样本,在这里与在全国任何城市的艺术家一样,面临着资本、市场、与创作的显性问题,也面临着创作思想与形式、表达与语言等隐性问题,以及糅杂在其间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讨论、说说简单,但落脚到艺术家的创作时,面临着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便是关于作品价值认可形式的单一——市场,市场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如同市场所对应的“金钱”二字一样直接,似乎除此之外的价值认可都虚无缥缈,半天都摸不到效果。再加之熬清净的能力普遍退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断的挤入市场的大潮。
在这个看起来很对的时代,回到市场还是回到自己?这是今天所面临着的核心问题。
文 / 蓝庆伟
第五回的行动之地由艺术家李子然给出:他偶然翻出他父亲10多年的一本全国旅游地图册,在四川地图部分他父亲用黑色圆珠笔标注了两个地点,其一是天府广场,另一处是青城山;于是青城山成为第五回艺术家聚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