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里的“了了·人文艺术下午茶”

2018年7月17日下午2:00,在成都了了·艺术传播机构一号馆,人文艺术下午茶2018(夏季)活动如期举行。



2018年7月17日下午2:00,在成都了了·艺术传播机构一号馆,人文艺术下午茶2018(夏季)活动如期举行。“了了·人文艺术下午茶“活动最早是由四川大学当代艺术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和成都了了·艺术传播机构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艺术机构共同发起并举办的当代艺术、人文思想交流与分享的系列活动。2017年以来,成都了了·艺术传播机构正式成为”人文艺术下午茶“的固定举办地。



一杯营养丰富的人文艺术下午茶


“了了·人文艺术下午茶2018(夏季)活动“的主题是“发现经典2018:欧中当代艺术交流与研习计划”启动仪式暨“新书速递100辑纪念“。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CARC, SCU)、四川省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CMDCS, SWJTU)、法国欧中文化艺术教育交流协会(AECESE)和成都了了·艺术传播机构联合举办。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德馨艺社·新书速递100辑纪念“活动。第二环节是“发现经典2018”的启动仪式。


德馨艺社新书速递团队

“发现经典2018”活动现场


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画家杰姆斯·雷利教授(James Rielly)、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彭肜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支宇教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何宇副教授、四川大学美术馆馆长熊宇副教授、成都了了·艺术传播机构董事长邓昭宇先生,以及来发现经典2018团队成员、全国各地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与职业画家3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画家杰姆斯·雷利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宗贤教授讲话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彭肜教授致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支宇教授致词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何宇副教授讲话


四川大学美术馆馆长熊宇副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杨东教授(图左)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主持人邓昭宇先生(图右)


作为发起人与主办方之一,了了·艺术传播机构为“人文艺术下午茶2018(夏季)活动“的成功举办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不仅提供了富有艺术氛围的场所和高效温馨的全方位服务,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等教学与学术单位与本土艺术机构的交流与融和。了了的艺术氛围与专业服务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赏。





杰姆斯·雷利教授在彭肜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了展厅,
并在了了合作艺术家黄润生老师的作品前近距离观赏


活动期间,国际顶级艺术教育机构、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画家杰姆斯·雷利教授(James Rielly)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黄宗贤院长、彭肜教授和支宇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了了展厅。杰姆斯·雷利教授是应四川大学邀请来艺术学院参加国际实践周(UIP)的外国专家。在参观与座谈过程中,雷利教授不断用“amazing”的惊叹声来肯定与赞美了了的艺术空间与展览活动。随着了了常设展览与收藏作品给教授留下极为深刻印象的展开,“了了·人文艺术下午茶“国际艺术交流的滋味也将愈发深入、绵长。



嘉宾们在了了展厅参观交流

嘉宾合影


(END)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 177号天鹅湖花园 22栋

了了 • 艺术传播机构3号馆

电话:028- 87680690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1:00







请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了了吧!

阅读全文 ➜

了了艺术家专访— —汤亚

7月15日,了了青年艺术实验空间推出艺术家汤亚的个人作品展。而早在此前,了了与汤亚已经进行过一场访谈,以下为全部内容。


7月15日,了了青年艺术实验空间推出

艺术家汤亚的个人作品展。

而早在此前,

了了与汤亚已经进行过一场访谈,

以下为全部内容。



《对页》100×3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对页》局部



 L   =  了了

 T   =  汤亚


 L   :做抽象的艺术家,虽然可以把他们大体上都归类到抽象领域,但其实每个人看待世界和艺术的方法,包括看待自己的方式都是特别不一样的。不知道您怎样认识自己创作的文化背景和来源?


 T   :很多时候个体的文化属性会体现在作品上面。 我不是成都人,我是江浙那边的,老家离上海很近。 要说抽象的话, 大家比较熟知的丁乙,也是国内做抽象非常早的了。他的作品,比如系列作品“十示”,我们不谈那个符号,谈他画面所形成的视觉效果,给我的感觉就是像彩色交错的霓红灯。像极了我小时候记忆里的上海。丁乙在上海生活,他画出来的那种东西,不是某一天突然有的,我觉得和他居住和生长的环境有关。他画面的形成我觉得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我的创作用到的机器也和环境有一定关系,印象当中石油机械和数控车床在老家当时还是经济支柱,小学同学家里就是干这个的。在那个环境里这些东西肯定会有影响,文化属性决定我会用这些东西,来延展到我的创作中。




《点阵20493》40×4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点阵20493》局部



 L   :您做绘画研究的要点是什么呢?


 T   :我研究的点,一个是关于图像的生成和消解,这个和机器的介入有关。另一个关于绘画,纯绘画的东西,和绘画的本质有关。基本上都是围绕对个人 体系的建立展开的。目前而言机器相关的进展相对多一点。很多艺术家的创作主题,它是有“时间生命”的,有“寿命”的。 同样我这个机器的寿命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就会停,我可能需要去找其他的机器。但是绘画本质的东西,我觉得跟人类文明是一样,是可以传承、无限延长的。绘画本质的东西在我看来是不会消失的所以我们去研究核心的东西来赋予它有个人特色,可能是很难走的一条路,但是我觉得这个是必须要做的。



“万花筒”系列手稿



 L   :“万花筒”的这个主题是怎么来的?


 T   :在最早研究 “模式” 的时候,有几个关键词,基础图形的产生、图形组合的产生,然后过程的结合体,它是一个小型的网状结构。我们有时候需要去找有同样结构的东西去进行比较的,万花筒是我找到的一个。它就是通过三菱镜的组合折射,生成各种各样的图像,又通过理解和分析,知道这个是跟我的研究非常匹配。为什么这样说,首先一个,万花筒形成的图像和创作的过程极其相似;其次,你不去扭动那个万花筒,它的图片就是单张,扭动它,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图像。然后,你看我目前的绘画都是小型的几何形状,万花筒产生复杂图形的基础元素也是这样的,元素点也对上了。所以说几个点都对上以后,我才知道,万花筒是合适作为我切入点的一个东西,它是这么来的。当然万花筒在图像产生上存在的问题,我也存在。还需要做深入的梳理和研究



《界段》100×10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界段》局部



 L   :谈一谈您“正反面”系列作品的构思?


 T   :它的源头是空间。“空间”也是我创作里面的一个核心元素,只不过这条线是那种若隐若现的。因为我最早,从你刚刚看到那一批,你说开始有空间的形成了,就是对空间的理解。比如说绘画里面有很多元素,空间是我提出来的一个研究点,在我创作里形成空间的基础是材料。我研究的那个材料是可以塑形跟正负面翻膜,这属于材料的特性。但我从来不强调我是研究材料的,我不强调这个,原因很简单,世界上那么多材料我研究不完,我只是选择创作需要的材料。但是这些即使是这样,我都需要去找很多种材料不停地尝试。材料绝对不是本质。




《阵列-彩条-1》200×10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L   :能说说现在正在画一个系列吗?


 T   :“阵列”属于计算机语言,在创作中因为每一个元素都是一样的,一排一排的,重叠的,而且某些图像也需要计算机来操作。“模式2.0--阵列”也是下一个展览的主题。



 L   :您这个阵列就是模式的第二个阶段,是吧,所以叫模式2.0。


 T   :对,1.0是过程的结合体叫模式。因为现在要用到机器,最早的1.0的时候是没有机器的,2.0是需要通过计算机语言去排列出那些图形,排列的方式就属于阵列。我们所熟悉的,电脑里面看图像,它显现是通过二进制的代码所显现出来的,二进制的代码只有1跟0,它就是一个阵列,通过阵列的组合来形成图像的差异性,这个也是我现在创作的主题。阵列,观者都能明白,这是一个很直白的口头用语。

 


 L   :但您是怎么把阵列的概念和艺术结合在一起的呢?


 T   :每个人对艺术的看法不一样。过程,创作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艺术。我每天这么做,图像自然而然就生成了,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它自己有生长过程,有内在逻辑。不用去刻意寻找那么一个词。打比方,用计算机做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用鼠标键盘,虽然是之前都被设定好的了,但是你就必须要用到这个。我的意思是它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是很直白的一个东西。



《正负翻页》200×10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L   :和同龄人相比,您在阅读上面的偏好是什么?


 T   :我在阅读上的时间并不多, 而且比较本漫画,和一些稀奇古怪的书籍更能吸引我。哲学啊、啊,看得并不多,这是我的弱项,有时候也会去刻意补这些东西。阅读是必要的,当下无论是人还是这个社会在某个程度上都很浮躁,有的时候我也是。但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要从事的行业,还是要抱有一个诚恳的态度和心,你就会自己愿意去做那些。相比同龄人的话,我只是觉得我可能稍微多画了一些吧,我觉得工作强度勉强还算及格。



《翻页-素色协奏曲》100×15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翻页-素色协奏曲》局部



 L   :工作强度肯定是比较大的,半年画了40张画是吗?


 T   :差不多,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也有40多虽然不是每一张都很好。这是我老师以前跟我说过,你要想画画,那个量就一定先得上去。其实很多行业都是这样的。我个人觉得我在绘画上面是没什么天赋的,真的是没有天赋,我在本科的时候是专业成绩倒数第一,当时就觉得班上每个人都画得比我好,心里也不是滋味。也没什么办法,别人画得比你好的时候你心那种痒痒的,好像有猫挠你的那种感觉,就是不舒服。就会想:他画得比我好,怎么办? 而且我比较倔,也没什么办法,就闷着头回去画呗,还是得先做了再说以后的事。我一直觉得是这样的,行动了才会有以后。而且我这个人比较笨,就只能先做再说,行动力先跟上来。





 L   :我看到你之前有一个简单的自述,你特别喜欢说那句话,我觉得像这个样子才感觉是在做艺术。也就是说你自己的那种对于做艺术,有自己的一些感觉,就是说有很多的画法和材料研究之后,你发现现在的这种工作方式才有一点像做艺术,这个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T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觉得我有的时候是在画画,说好听一点是在做艺术,可能是这样,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你叫我回答艺术的本质,我还是回答不上来。可能我心里会有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但是艺术的本质可能也不是用言语就能完全的表达的吧。



(END)





汤亚

1992年出生于江苏盐城

201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个 展

2018   《阵列》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成都

2016   《模式》   四川大学美术馆   成都


群展及项目

2017   多维向度--当代绘画平面的重构问题   川大美术馆

2016   断代三十年文献作品展   川大美术馆

2016   川大美术馆项目:褪变中的记忆酿制-雅安名山酒厂艺术项目

2016   川大美术馆项目:记忆-被抽离的海马体

2015   川大美术馆项目:接封窥尘-温江柳城镇涤纶厂艺术项目

2015   川大美术馆活动:旧物新生-李家祠现场计划艺术项目   成都

2014   西村“今日*明天”第五届西南高校优秀毕业生联展   成都

2014   四川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展   成都

2014   四川大学“hi新通感”展览   成都




阵 列

汤亚个人作品展

ARRAY | 2018 Tang Ya’s Solo Exhibition


开幕时间丨Opening

2018. 07. 15 15 : 00


展览时间丨Exhibition Dates

2018. 07. 15 — 2018. 07. 25


出品丨Organization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LIAO LIAO Arts Dissemination Institution  


展览地址丨Add.

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77号天鹅湖花园22栋

22nd Building, Swan Lake Garden, No. 177 Tianfu Avenue Middle, Chengdu,China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 177号天鹅湖花园 22栋

了了 • 艺术传播机构3号馆

电话:028- 87680690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1:00







请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了了吧!


阅读全文 ➜

了了|展览预告|汤亚个人作品展——《阵列》

了了青年艺术实验空间,汤亚个人作品展— —《阵列》,将于7月15日15:00开幕。



阵 列

汤亚个人作品展

ARRAY | 2018 Tang Ya’s Solo Exhibition


开幕时间丨Opening

2018. 07. 15 15 : 00


展览时间丨Exhibition Dates

2018. 07. 15 — 2018. 07. 25


出品丨Organization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LIAO LIAO Arts Dissemination Institution  


展览地址丨Add.

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77号天鹅湖花园22栋

22nd Building, Swan Lake Garden, No. 177 Tianfu Avenue Middle, Chengdu,China




阵列作为计算机语言词汇,字面理解是代码的排列方式。把它引入创作过程以及作为展览的主题,除了和创作过程有关,也是作品的呈现方式。


艺术家的创作必须是理性和感性的相互结合,这样的结合所产生的体系得到阐释后,才会让观者了解创作者的意图和精神。


对于艺术家个人体系的建立也如“模式”这一概 念,是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创作中量的积累会导致质变的产生。此次展览呈现“模式2.0”阶段的作品。展览的核心概念是模式、过程、万花筒、阵列。从模式、过程、万花筒到阵列也是一个时间线的展示,强调的是个人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展览由绘画作品、创作手稿、创作过程的视频记录以及实验作品的记录来组合呈现。(例如:实验性的作品记录,并非只是简单的强调技术层面,更多的是讨论作品的呈现方式,排除和提炼不确定因素将其具体化,是一种让想法可持续化的工作方式)。



《对页》100×3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蓝色独奏曲》100×100cm布面综合材料2017



《界段》100×100cm×4布面综合材料2017



汤亚

1992年出生于江苏盐城

201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个 展

2018   《阵列》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成都

2016   《模式》   四川大学美术馆   成都


群展及项目

2017   多维向度--当代绘画平面的重构问题   川大美术馆

2016   断代三十年文献作品展   川大美术馆

2016   川大美术馆项目:褪变中的记忆酿制-雅安名山酒厂艺术项目

2016   川大美术馆项目:记忆-被抽离的海马体

2015   川大美术馆项目:接封窥尘-温江柳城镇涤纶厂艺术项目

2015   川大美术馆活动:旧物新生-李家祠现场计划艺术项目   成都

2014   西村“今日*明天”第五届西南高校优秀毕业生联展   成都

2014   四川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展   成都

2014   四川大学“hi新通感”展览   成都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 177号天鹅湖花园 22栋

了了 • 艺术传播机构3号馆

电话:028- 87680690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1:00







请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了了吧!

阅读全文 ➜

[转] 青年空间展讯:尘嚣之外 Far from crowd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2016级、2017级中国画专业研究生作品展

【展览预告】尘嚣之外  

Far from crowd——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2016级、2017级中国画专业研究生作品展


尘嚣之外    Far from crowd


学术主持:甘庭俭

策 展 人 : 穆  兰

学术指导: 王  瑋

开幕时间:2018.07.07-15:00

展览时间:2018.07.07-2018.07.15

展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中段177号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天鹅湖花园22栋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3号馆

主办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部

参展学生:(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继军   管南海   贾凯合    

 姜建荣   梁  辰   梁  潇 

 上官凯莉   谭宏量 

 王  莹   王夏婷    肖阳洋   

 闫锦涛    张静雅

支持单位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导师寄语  


写给我的学生:                

    凡从事艺术者,除先天禀赋外,更需后天功夫。通过日复一日的伏案研习,使你们的作品,呈现出浑厚清雅的独有风格。画至淋漓酣畅,饱含赤子之心。  

    艺术要表现的,归根结底是自然之和谐,人性之纯粹。那或瑰丽或清雅的风格,正是你们找到了自己纯粹的心境。凡能被接受的美,总是印象深刻的,且不会因时间而褪色。

    顺理成章,曼妙自然,故成其美。

    祝:同学们画展成功!

           

                                    导师王瑋

 

2017年11月27日



        序        

用宁静好奇的心去看世界

甘庭俭


      11月杏黄如金,每一天都在给这座学府带来变化和惊喜,在此集聚的十八位国画研究生,用颤抖、跳跃、灵动、思考的语境,叙述各自内心无限解码的世界,以青年艺术家的直率,真诚地袒露对现实与未来充满好奇、假设和期待,给渐浓的冬意带来一阵温暖。

      青年创作者更是一个多变的思考者,细读他们的作品,我触觉到作为当代国画家的独特、独到、独立的认识与呈现。国画当代表现形式或手段是最尊重创作者独立思考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运线走笔的实验,把你的精神投射到纸、绢或帛上,彰显在各自的作品中。

      导师王玮教授带给他们多少认知?带给他们多少自由的体验空间?告诉了他们哪些该做得更好?答案正在他们的努力之中,直到他们觉得可以在导师的指引下产生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他们意识到,这个团体给了自己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独立思考加上互动互辩,突破各自的狭隘认识,使之变成一个更加成熟的个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创作者需要转身回到默默无闻工作的安静世界,重新发现和探索,这样,作品才会有极致惊艳的能量和扎实深厚的功力。

      创作者的思考会浸入到对行动的想象,又会连接到对生活的思考,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你持续地在思考,然后你持续地在好奇,你在持续地解答自己的问题,灵感就是你在好奇的过程当中,给自己一个答案,中间的这个过程就是在工作室里,一天一天夜以继日安静的工作。导师王玮教授多年来一直践行着一种独有的、饱含情感的精神,无论是他的创作还是研究生教学,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他创作的状态全方位地传感吸收着另外一个一个独立思维的个体和对她师道的认知。

      国画研究生们的创作轨迹更多的使用了多思、平和的表述方式,把思维化作一种符号,一方面,对于造型简约准确性有一定保障,另一方面,细染重叠,稳重朦胧,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画面的含义也来越脱离表面化,富有深意和遐想空间。

      梁辰、白继军、陈丽媛 、闫锦涛、管南海、肖阳洋的作品摒弃繁复的手段用单纯的音符组合成了较完整的乐章,在他们的实践中我感到简约并不等于结构形式的单薄,纯化即为一种无疆的境界。在现实生活平淡角落里攫取精神世界里的人文景观,就能彰显着简约中的丰盛。

      贾凯合、梁潇、上官凯莉、王夏婷、 张静雅的作品将手段用得十分流畅,准确地使画面凸显出水与墨、墨与墨、色与墨的相互浸润交织,神秘与可视的视觉奇观。这种流畅已超越制作工艺本身而体现在了画面的精神内涵上,细节的功夫使自然呈现不做物象客观细节的描摹而自然融合。

      白清涛、陈昕洋、姜建荣、任南南、谭宏量、王莹、徐健峰的作品明显表露出从厚重历史纵深塑造现实逻辑中的逐渐消减,注重沉稳暮郁的刻意色调,微妙细腻的无限层面,细微变化的无意识节奏,情随心动,自由随意。

      我把他们的研究创作定性为:致力于语言和技法的不断尝试和更新,用具象的形与抽象的色表述状态、传递情感、享受画中情景的魅力,纯化语言表现,画面中点、线已不是传统语言的延续,尽力抛弃固有的视觉习惯和程式化语言,凝重中微见空灵,使自己的视觉呈现在题材的选择与构图中力图追求简约与丰富的宁静,尽情表达内心的独特。

    国画研究生创作室和版画研究生创作室互处一隅,我常常也会跟他们交流,但更多是不愿打断他们的静态。寒冬酷热的工作室里常有他们勤奋的影子,各自俯案工作,把孤独看作是一种享受和必不可少的心态,从喧嚣的尘世中用冥想、思考、感悟和发觉把自己解救出来,用宁静好奇的心去看世界,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


2017年11月18日



部分作品欣赏

《如是观》  65×105cm   纸本水墨  作者:贾凯合


《乌合之众》  30×70cm   纸本水墨  作者:白继军


《苗音》  65×115cm   纸本设色  作者:王莹


《寓言》  40×50cm   绢本设色  作者:梁潇


《圆周之内系列》  46×127cm×2   纸本设色  作者:闫锦涛


《夜曲》  113×78cm   纸本设色   作者:白清涛


《小情小调系列》  35×35cm ×4   纸本设色  作者:陈丽媛


《清枫徐来》 55x85cm   绢本设色  作者:张静雅


《你是我的,我是你的》  21×20cm×3   绢本扇面  

作者:上官凯莉


《大山的孩子》局部  50×60cm  纸本设色  作者:梁辰


《岁月》46×58 cm×2   纸本设色  作者:姜建荣


《春城飞花系列》  62×74cm   纸本设色  作者:王夏婷


《灰色空间》  65×120cm ×2  纸本设色     作者:管南海


《木偶人》  110×55cm   纸本设色   作者:任南南


《婳》  40×22cm×2   纸本设色    作者:肖阳洋


《生如夏花系列》  108×65cm   纸本设色    作者:陈昕洋


《行书临宋人手札》45×45cm   洒金绢本  作者:徐健峰


《藏区印象》  六尺整张   纸本线描    作者:谭宏量




2018年7月7日,我们敬请您到来!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 177号天鹅湖花园 22栋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3号馆

电话:028- 87680690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1:00







请识别二维码,   关注了了吧!





阅读全文 ➜

盛夏最好的礼物,是常沐清风

感谢何骥、罗徕、乔小幻三位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凝神之下,喜悦生长。





夏天到了,大自然的盛情难消。

了了发现消暑的好办法,是欣赏艺术作品。

如果我们专注于此,深入到细微之处,

无异于清风拂面,

当下浮躁的炎夏明明了了,

都被艺术穿透了。

感谢何骥、罗徕、乔小幻三位艺术家

的精心创作:

凝神之下,喜悦生长。





包容万象的泥污与残垣


“构成”系列是艺术家何骥最本质的主题。他相信视觉语言是画家的母语,一如音符之于音乐家,文字之与作家一样。何骥认为画家对意义的探索有自己的方式,他的方式便是“构成”,简明而纯粹。那是笔毫触摸画布时的“思考”,那是对形与色内在精神的迷恋与探求,难以言说。它最像什么呢?何骥说,随着笔触的起伏转折,他经常感受到经典艺术家们赤子般的真诚。毕加索说,艺术只在变化,而非进步。何骥说,艺术正是在“真诚”地变化着,因为真诚,所以能使人怦然心动,恭存敬畏。


《无题》150×170cm布面油画2017


《无题》130×150cm布面油画2017


艺术家是怎样观察事物的?他们并不忙着给它命名,想到各种用途等等。这种超越的方式,让他们几乎可以欣赏一切。何骥说,当他偶然面对一片泥污与残垣时,常常对其中包容的万象所吸引,激情为之燃起时,那形象也会随之幻化:光与色,虚与实,坚实的结构,微妙的肌理。其中蕴藏着的千岩万壑,虫鱼鸟兽,还有百变的人体……给他莫名的快慰。这就是“构成”系列的来源,用以打破思想概念的壁垒,开阔我们的认知方式和审美方式,达到可以容纳“泥污与残垣”。




待物的

更好方式


罗徕在这批风景画上有意弱化色彩与光影,整个画面在统一的灰色调中,艺术家仅作了有限制的光影体积刻划,从而让静物得到了非常主观化的独特处理。为什么要减弱视觉感受的丰富性,朝单纯性方向发展呢?因为可以弱化视觉的深度感,然后就弱化了事物的真实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物质的轻盈化、逼迫感的减少,有助于人收拾自心、退至内在的稳定与放松,有了“禅”的无限可能。这便是罗徕的作品让人一再流连的原因之一吧!


《原野如歌》170×120cm布面油画2013


《向往》 80×140cm布面油画2011


罗徕静物画取材单纯,每幅作品或一瓶花,或一盘果子,或一两朵莲蓬,或一个古董瓶子,或一张明清古典椅子。所有这些物件,都无例外地端端正正地置放在画面正中,或切放在刚好二分之一的画面位置。这些处理大不同于常规绘画要求要求打破对称、多样统一的样式。超越常规,画面形式反而因此显得单纯宁静。画面的规则与思维就是这么奇妙,它多么接近一些朴素的真理,比如,对待事物的更好方式,恰恰是更多地尊重其本身。




       幻梦     制造者


艺术家乔小幻创造的女性形象值得我们好好琢磨一番:说她们美丽可爱吧,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神”或者“天使”那般“完美”;说她们聪敏独立吧,也没有桀骜不驯、难以接近;她们应该是比较亲切的,亲切如文艺女青年,或者高校里的文科生、艺术生;她们是父母宠爱的女儿,还没有别的身份——妻子、母亲、职员,或者艺术家;她们就是自己,并没有被男性的眼光塑造过,现在她们最适合做梦……



《踏梦》 73×35×27cm铸铜2014(2/8)


这一组作品中,《踏梦》的女孩表情最为梦幻,用“梦游”来形容都不为过。也就是说,她已经完全沉浸在某个境界里面,与眼前的现实分离了。我们不禁好奇,是什么让她虽与我们身处一个世界,心却陷入了另一番状态?她足下的钢琴暗示了一种可能——音乐的魅力。手之舞,足之蹈,身之摇,意之陶醉,不知道是怎样的逍遥呢!音乐的力量如此强大,仿佛与周遭树立了透明的墙壁,又仿佛一阵旋风,抽离出内在的波动。



《芭蕾舞者的高帽子》80×34×32cm铸铜2014(3/8)


这位芭蕾舞者,是本组作品里最梦幻的形象,像一个精灵。不知道她是怎么坐到啤酒桶上去的,就好像是飞上去的一样;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尖尖帽子,但是表达她的傲娇却十分合适。轻盈、娇贵、顽皮,小小的邪恶,这是会令我们感到舒适得意的自我状态,艺术家给予爱护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丝善意的嘲讽。



《穿上橱窗里的衣服》 87×29×22cm铸铜2014(2/8)


“把精灵关在衣服里”,这件俏皮的作品想说的是这个吧。橱窗里的这件衣服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期待,因而如此奢华、复杂、臃肿。女孩子穿上它,才这样拘束。常言道,衣能蔽体,却没想到衣服也能压迫人。太多人穿的衣服不像自己的,委屈了那个关在衣服里的“精灵”。



《救生员》110×26×22cm铸铜2014(2/8)


救生员坐在高高的瞭望台上,身着泳衣,眼戴潜望镜,全副武装。作为一名游泳的高手,她自信满满;担当要为大家的生命安全负责任的角色,她轻松胜任。潜望镜挡住了她梦幻的眼神,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在貌似毫不经意的表象下,一切都没有离开她敏锐的心。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 177号天鹅湖花园 22栋

了了 • 艺术传播机构3号馆

电话:028- 87680690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21:00







那么就请识别二维码,   关注了了吧!


阅读全文 ➜


蜀ICP备19033589号-1 | ©1999-2024 Liao Liao Arts Dissemination Institution. All rights reserved.